导航菜单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 > 医务管理 > 新业务新技术

胃食管反流病:你不可不知的“烧心”真相

2025-05-191374

“饭后总觉得胸口烧得慌,以为是心脏问题,结果查出是胃里的酸水在造反!”58岁的陈阿姨因反复胸痛、反酸就医,最终被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(GERD)。主治医师丁科解释:“这不是普通胃病,而是胃酸‘越界’跑到食管里造成的。”

家住南漳的张先生今年45岁,因反复反酸、烧心伴夜间呛咳,长期自服胃药,症状却逐年加重。看到襄阳市中心医院关于食管裂孔疝的健康科普后,他抱着试试的心态到胃肠外科就诊,完善相关检查后才知自己患的并非普通胃炎,而是胃食管反流病。胃肠外科主任张永康指出,张先生的咽喉肿痛和慢性咳嗽均与反流物刺激咽喉有关。

入院后,经过多学科会诊,胃肠外科胃食管反流疾病专业组全方位评估,决定针对陈阿姨的情况采用“3D腹腔镜食管裂孔疝无张力修补+Nissen胃底折叠术”。据丁科介绍,Nissen胃底折叠术,将胃底从食管前方完全包绕360°,形成“甜甜圈”状态结构,可以很好的增强抗反流屏障,且长期疗效比较稳定。

由于张先生食管裂孔疝修补张力较高,胃肠外科团队首次采用“3D腹腔镜食管裂孔疝无张力修补+Toupet胃底折叠术”,将胃从后方包绕食管270°,形成“半环绕结构”,既能兼顾反流效果与吞咽共功能,而且大大减少了术后并发症。

两位患者手术圆满完成,术后烧心、反流症状完全消失,术后4~5天出院,随访表示生活已重回正轨。

张永康指出: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酸、胃内容物异常反流入食管,引起烧心、反酸、慢性咳嗽、哮喘等症状,短期患者会出现反复胸痛、咽喉肿痛、吞咽异物感,睡眠质量下降;长期可能导致食管炎进展为Barrett食管;食管狭窄导致吞咽困难甚至需手术扩张;喉部损伤引发声带息肉、慢性咳嗽等呼吸道症状。对于轻症患者,通常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及药物治疗来缓解症状;针对顽固性病例,手术治疗是最佳选择。

目前,胃肠外科组建有以丁科为医疗组长的胃食管反流疾病的专业组,主要从事食管裂孔疝的治疗和临床研究。针对不同案例,胃食管反流疾病医疗组通过全方位评估及多学科会诊,通过多种术式重建抗反流屏障。同时,在普外科主任廖晓锋指导下、普外科副主任胃肠外科主任张永康带领下,胃食管反流疾病医疗组已采用达芬奇机器人进行“机器人食管裂孔疝无张力修补+胃底折叠术”多例。

未来,胃肠外科将进一步加快学科建设,让襄阳人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国内先进医疗服务,同时呼吁市民朋友们,关注胃食管反流病,早发现、早治疗,告别“烧心”困扰。

(胃肠外科 黄梦丹 寇丽)


首页

医院概况

新闻动态

科室导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