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觉醒来,身体青一块,紫一块,却明明记得自己最近没磕着碰着,是不是感觉像见了鬼一样?
其实这件事从古至今都不稀奇,在以前医疗不发达的时候,有一种说法叫“鬼捏青”,意思是人无缘无故出现淤青是被不干净的东西“掐”了。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玄乎?但现在医学发达了,这种“莫名其妙”的淤青可能和一种疾病有关——血小板减少性紫癜。
什么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呢?
血小板是血液中的重要成员,它就像一个忠诚的“修补匠”。当我们身体某个部位受伤出血时,血小板就会迅速赶到现场,通过黏附、聚集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,形成止血栓子,堵住出血点,防止更多的血液流失,同时启动凝血过程,促进伤口愈合。
然而,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身上,这个“修补匠”却罢工或者数量不足了。这可能是由于免疫系统出了差错,错误地攻击自身的血小板;也可能是血小板生成减少,或者是消耗或破坏过多等原因导致的。这样一来,当血管受到轻微损伤时,就无法及时有效地进行修补,于是皮肤或黏膜下就会有血液渗出,形成淤青或者紫斑,而且这些淤青常常是“不请自来”,让人摸不着头脑,就像是被“鬼”捏了一把似的。
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什么表现呢?
除了淤青,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还可能出现其他症状,如牙龈出血、鼻衄(也就是流鼻血)、月经过多等。一般表现为皮肤瘀点,除了皮肤瘀青外,部分过敏性紫癜患者还会出现腹痛、关节疼痛、血尿等症状。严重的病例甚至可能发生内脏出血,危及生命。所以,如果发现自己经常出现不明原因的淤青,可不能简单地归咎于“鬼捏青”哦,应该尽快去医院检查,看看是否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者其他疾病在作祟。
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呢?
一、感染:约80%的急性ITP病人,在发病前2周左右有上呼吸道感染史;慢性ITP病人常因感染而使病情加重。
二、免疫因素:众多的临床研究及观察发现,ITP的发病与免疫因素密切相关。
三、肝、脾与骨髓因素:肝、脾与骨髓不但是血小板相关抗体和抗血小板抗体产生的主要部位,也是血小板被破坏的主要场所。其中以脾脏最为重要。因为人体约1/3的血小板贮存于脾脏,且脾脏内相关抗体的水平最高。
四、其他因素:慢性型ITP多见于成年女性,可能与体内雌激素水平较高有关。雌激素不但可增强自身免疫反应,促进相关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,还可抑制血小板生成及促进单核-吞噬细胞吞噬和破坏与抗体结合的血小板。
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如何治疗呢?
如果确诊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也不要过度惊慌,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可以治愈的,对急性出血严重者,应注意休息,防止各种创伤和脑出血,可用一般止血药,慢性出血导致贫血者予铁剂治疗。忌用阿司匹林等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。药物方面会选用糖皮质激素,免疫抑制剂,大剂量丙种球蛋白。
风湿免疫科 王思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