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襄阳市中心医院血液内科,一场生命的接力悄然完成。80后的程先生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,为一名素未谋面的血液病患者点燃了重生希望。这场捐献背后,是程先生长达10年的爱心积淀与一场跨越疑虑与阻力的“生命奔赴”。
从献血者到生命守护者:10年的爱心传承
程先生的公益之路始于2015年。受父母影响,他从小便见证家人定期献血,从2015年开始,程先生也坚持定期参与无偿献血。2018年,女儿出生时,他选择储存脐带血,由此深入了解干细胞相关知识。2024年,他在网络上偶然看到造血干细胞捐献倡议,被“数十万分之一配型概率却能拯救生命”的呼吁触动,随即登记加入中华骨髓库。
“当时只觉得,能成为别人的‘生命火种’是件伟大的事。”程先生回忆道。令他意外的是,仅隔一年,在今年年初,他便接到湖北省红十字会的电话,被告知与一名患者初配成功。起初,他怀疑是诈骗,甚至通过查询IP地址、反复致电红十字会核实,最终确认消息的真实性。
跨越阻力:用行动诠释责任
尽管程先生决心坚定,但家人的担忧成为另一道关卡。妻子起初因健康风险强烈反对,父母也顾虑重重。为此,程先生多次搜集权威资料,用科学数据和成功案例说服家人。最终,家人的态度从反对转为全力支持。
捐献日:“生命种子”采集
捐献过程中,程先生躺在病床上,血液通过分离机循环提取出约20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,送往深圳。此前4天,他每天注射动员剂,将骨髓中的干细胞“动员”至外周血。虽出现短暂的呼吸不畅,腰背疼等反应,但他始终乐观:“和患者的痛苦相比,这点不适微不足道。”
从定期献血到干细胞捐献,程先生用10年的坚持诠释了平凡中的伟大。正如他所言:“能成为别人的希望,是我这辈子最骄傲的‘中奖’。”这份生命的馈赠,将继续在爱与责任中传递,照亮更多黑暗中的等待。(血液内科 郭晓宇)